桃園,虎頭山腳下,靜靜者座落是桃園忠烈祠。很多地方的忠烈祠的是由日治時期的神社改建而成。桃園忠烈祠原先也是神社,但不同的是,忠烈祠多半是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物的形式,而桃園忠烈祠則幾乎完全保留了神社的建築及附屬設施。桃園神社也曾一度面臨拆除改建之命運,是經歷了一連串的保留運動才保留下來。
雖然桃園神社是日本時代留下來的建築物,但在建築風格上,反而較接近唐朝時期的建築物。
桃園,虎頭山腳下,靜靜者座落是桃園忠烈祠。很多地方的忠烈祠的是由日治時期的神社改建而成。桃園忠烈祠原先也是神社,但不同的是,忠烈祠多半是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物的形式,而桃園忠烈祠則幾乎完全保留了神社的建築及附屬設施。桃園神社也曾一度面臨拆除改建之命運,是經歷了一連串的保留運動才保留下來。
雖然桃園神社是日本時代留下來的建築物,但在建築風格上,反而較接近唐朝時期的建築物。
2022年七月某日,天氣晴本從捷運至凹子底站開始並由此出發,租一台ubike延大順一路往西,轉裕誠路,再轉進美術館路至台鐵美術館站。
大眾運輸工具一直對我有種吸引力,尤其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旅行,和自駕又是不同的體驗。我也喜歡在大眾運輸系統建造的過程中,先沿著路線去走一趟,想像未來的樣子。
我喜歡尋找被遺忘的歷史,尤其喜歡去從被改建過的建築裡找到原先的蛛絲馬跡。
日治時期,全台各地興建了大大小小的神社。新城神社建於1937年,是由最初祭祀新城事件中殉難的軍警人員而建立的納骨堂改建而來的但事過境遷、滄海桑田。如今,神社輾轉成了天主堂。唯一保持不變的,我想是人們對信仰虔誠的心吧。
已經忘了是曾幾何時,在自強號上看到海端車站的照片了,但海端這個名字深深令我著迷。從那時起,海端車站一直列在我的必訪名單之上。